指尖陀螺經過特別設計之后可以作為離心機進行血液檢測。從結構和原理不難看出,指尖陀螺同離心機有著較大的相似性。它由以一個雙向或多向的對稱體作為主體,中間嵌入軸承,這一部分就類似于離心機的轉子。不過,普通的指尖陀螺玩具需要用手指進行撥動才能平面旋轉,而離心機則通過電機使轉子進行高速旋轉,以產生強大的離心力。
憑借可分離血液樣本的離心力,離心機成為了血液檢測中不可或缺的儀器設備。它可以使不同密度、不同大小的物質分開,達到初步分離純化的目的。使用時,只需設定好相關參數,將血液樣本裝入適當的離心管并放入。然后,關上離心機蓋子,調好轉速與時間,就可以開始運作。完成之后,實驗人員可以將血漿從血細胞中分離出來,檢測血漿中含有的蛋白質、病毒和其他表明疾病存在的物質。
這東西一般是用3D打印對市面上的指尖陀螺做一點改裝。它可以把裝有少量樣品的ep管固定在上面,通過指尖陀螺的旋轉來對樣品進行離心。
如果覺得只裝3個ep管顯得不過癮的話,還可以選擇下面這種豪華版設計……
在裝備齊全的實驗室面前,指尖陀螺離心機只能算一種科學范兒的小玩物,估計也不會有哪位實驗員真的用它來離心樣品。不過在條件不足的地方,這個思路可能還真有實用價值。
事實上,今年1月份還有一篇關于“指尖陀螺離心機”的論文發表,這篇論文專門探討了用指尖陀螺作為離心機分離血漿的可行性。他們在指尖陀螺上固定了裝有血樣的細管,在經過了4-7分鐘的旋轉之后,可以成功地讓30%的血漿分離出來,純度可達99%。
研究者的設計是這樣的,上面貼的細管子里就是血樣
條件很落后的地方也需要從血液樣本中分離血漿用于疾病監測,但有些地方不僅沒有正規的實驗室,甚至可能連供電都成問題,這時候只需要動動手指的指尖陀螺離心機就可以派上用場了。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實用向的“低科技”研究。
不過,這項研究固定血樣的方式和3D打印的版本相當不同,那些裝ep管的設計能不能真的有效分離就不知道了。
盡管廉價離心機看起來并不是那么,甚至有些簡陋,不少人也在質疑其實用性和準確性,但是對于需要的人而言,它們有可能是“救命神器”。
(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)
|